友谊新闻
【奋斗的友谊人最美丽】小小关节,联动三区
总有一些身影,以奋斗为笔,
书写着动人篇章;
总有一些故事,以坚守为墨,
描绘着时代画卷。
近日,我院举办了“奋斗的友谊人最美丽”主题宣讲比赛。自3月比赛启动,25个党支部的30名参赛选手踊跃参与,他们以身边人、身边事为素材,用质朴的文字、真挚的情感,将我院医务工作者在救死扶伤、科技创新、援疆援藏、对外援助和重大活动保障工作中的动人故事娓娓道来。这些故事,是友谊人对“对党忠诚”的生动诠释,是他们在急诊室里争分夺秒、手术台前精益求精、援助路上风雨兼程的真实写照,更是他们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以人民健康为中心”指示精神的鲜活实践。
此刻,让我们一同走进这些优秀稿件,聆听奋斗者的心声,感受友谊人的力量。
你知道吗,我们的全身有300多个关节,但是口腔颌面部只有一个关节,那就是颞下颌关节。它不过一枚硬币大小,却联动了北京友谊医院三个院区——为了守护它的健康,三个院区齐心协力、并肩奋进。这小小的关节究竟是如何实现三区联动?且听我一一道来。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过这样的生活经历:刚舒舒服服地打了一个大大的哈欠,却感觉突然闭不上嘴了;或者,享受一顿饕餮盛宴时,忽然觉得耳前一阵疼痛。这其实就是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的常见表现。
颞下颌关节紊乱病是一种常见的口腔疾病,但因为治疗复杂、涉及多个亚专业的协同配合,加之个体差异大,治疗效果不理想,许多患者大为痛苦。在口腔科,恰有这样一支团队,老中青接续奋斗,持续向颞下颌关节紊乱病发起攻坚,用心守护患者健康。
张宁医生来到友谊医院工作,已经有十多年了。多年来,他一直在钻研颞下颌关节镜下的微创手术,优化手术入路,有效缩短手术时间,减少创伤,帮助患者缩短术后恢复周期。用他的话说:“颌面部手术关乎患者的相貌,它不应该仅仅是病痛的结束,更应该是患者美好生活的开始,让患者不光没了病痛,还得有‘脸’见人!”
刚做完颞下颌关节手术的小周,站在镜子前,眼中满是惊喜,不禁脱口而出:“哇,我都看不出来伤口在哪儿!” 只见手术部位仅留下了三个微乎其微的小伤口,全然不见她原本想象中那如同“大蜈蚣”般的疤痕,对容貌几乎没有任何影响。而且术后仅仅两天,她就能出院,回归到正常的工作与生活。她忍不住为张宁医生的精湛医术竖起大拇指。
令她惊喜的不仅这些,“我记得你是住在通州的吧?那下个星期一来通州院区找我复诊吧。”张宁医生贴心地交代她。“太好了!通州院区就在我单位对面,走路十分钟就到了,这样太方便了!”小周开心地回答到。
北京友谊医院作为通州区首家三甲综合医院,开诊后,辐射周边上百万人口。为了方便周边群众就诊,医院专家多是跨院区出诊,每个星期一,张宁医生都需要格外早起,因为家住在北京西边的他,要跨城到通州院区出诊,当日的通勤超过100km。每当听到别人说他好辛苦时,张宁都会说:“虽然距离有些远,但是一个门诊看几十个患者,一年下来就是几千人,能方便很多生活在医院附近的患者的,宁跑我一个,别跑千万家。”
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的治疗是一个系统工程,手术是其中一个环节,颌垫治疗、正畸治疗也同样非常重要,需要整个口腔团队密切协同,也需要患者多次复诊就医。对此,口腔科的医护人员不仅“上下求索”精研医术,更秉承一颗“仁心”,主动“向前一步”将健康守护送到群众身边。
张宁医生并不是一个人,在他的身后,正畸、修复等不同专业的多位医生往来于不同院区之间,已经年过古稀的韩培彦教授每周坚持在顺义院区出诊,尽可能让患者便捷就诊。医生多跑一步路,守护健康万家春。这是老中青友谊人对“三区一部”的同质化诊疗的共同奋斗,更是对“仁爱博精”的友谊精神的接续传承。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民健康是社会文明进步的基础,是民族昌盛和国家富强的重要标志,也是广大人民群众的共同追求。”北京友谊医院作为新中国成立后建立的第一所大型医院,肩负着国家公立医院改革排头兵的光荣职责,为非首都功能疏解工作做出了积极的贡献和保障。近年来,北京友谊医院用实际行动践行“一院多区”模式,形成如今“三区一部”的格局,与其他兄弟单位共同守护北京东部、北部人民的健康。在新的时代,友谊人必将立足三区,心系患者,继续为“减少人民的疾病,提高人民的健康水平”而不懈奋斗!
(口腔科第一党支部 张碧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