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届慢病管理与创新研究会议在京成功举办 共绘慢病防控新蓝图 友谊博览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友谊博览 >>友谊新闻

友谊博览

联系方式

  • 西城院区

    北京市西城区永安路95号

    010-63138585

  • 通州院区

    北京市通州区潞苑东路101号院

    010-80838585

  • 顺义院区

    北京市顺义区友谊南街1号

    010-81608585

友谊新闻

第六届慢病管理与创新研究会议在京成功举办 共绘慢病防控新蓝图

发布时间:2025-07-24 浏览次数:
字号: + -

近日,第六届慢病管理与创新研究会议在北京圆满落下帷幕。此次大会由苏州工业院区东方华夏心血管健康研究院主办,我院承办,同时获得北京市通州区卫生健康委员会、北京医学会心血管病分会、北京医师协会心血管内科专科医师分会的大力协办。会议期间,全国顶尖专家学者齐聚一堂,针对冠心病、心力衰竭、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肺血管病等核心慢性疾病,以及消化、影像、肾病、眼科、神经、营养、环境毒理、糖科学、医联体建设等交叉学科领域,展开了深入且富有成效的交流探讨。

开幕式:群贤毕至,共启盛会

大会由我院心内科黄榕翀教授主持。大会主席、中国科学院院士、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葛均波教授发表了热情洋溢的开幕辞,着重强调了慢病防控在我国医疗卫生事业中的战略意义,以及开展创新研究的紧迫性和重要性。承办单位领导、我院党委副书记、院长张澍田教授对与会专家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并满怀期待地展望会议能够取得丰硕成果,为慢病管理与研究注入新的活力。

主旨发言:顶尖之声,引领未来

在主旨发言环节,多位顶尖专家带来了极具前瞻性和指导性的精彩报告。

中国科学院院士、复旦大学附属上海中山医院葛均波教授,系统回顾了心力衰竭领域的重要里程碑进展,清晰勾勒出该领域诊疗技术的发展脉络,为后续研究指明了方向。

中国科学院院士、南京大学顾宁教授,前瞻性地探讨了血管信息获取与健康工程技术融合创新的潜在方向,为跨学科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霍勇教授,结合实际案例,阐释了心血管疾病防控体系从急性胸痛救治向全域慢病管理升级的实践路径,为构建更加完善的心血管疾病防控网络提供了宝贵经验。

中国科学院院士、南京大学郑海荣教授,深入剖析了人工智能(AI)在疾病诊断、治疗及健康管理中的巨大潜力与面临的挑战,为AI技术在医疗领域的合理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中国工程院院士、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王振常教授,详细阐述了医学影像学在精准诊断中的核心价值以及未来发展方向,凸显了医学影像学在慢病诊断中的关键作用。

分论坛:多维聚焦,深度碰撞

会议精心设立了多个专题论坛,每个论坛都亮点纷呈,为专家学者们提供了深入交流和探讨的平台。

会议设立多个专题论坛,围绕慢病研究与实践的核心领域展开深度探讨:在慢病机制与转化创新论坛中,复旦大学附属上海中山医院、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二中心、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等机构的专家,从缺血性心脏病代谢因素、老年冠心病CTA影像队列、心脏重症诊疗及脑心互作等方向,探讨疾病从分子机制到临床实践的转化奥秘;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等团队则聚焦FLAVOUR系列研究、高血压脑出血血管病变机制等前沿转化课题,展示最新研究成果。规范化诊疗与循证实践论坛里,北京协和医院、上海交通大学附属仁济医院等单位专家,围绕诊疗规范构建、AI技术应用及临床研究设计分享实践经验;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等机构学者,带来血脂管理、环境病因研究等领域循证依据,为临床决策提供科学支撑。跨学科协作与整合医学论坛中,北京大学第三医院、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等团队展示心血管代谢疾病(CKM)、影像融合技术等跨学科协作成果;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安贞医院等专家探讨眼科慢病管理、精神应激诱发心肌缺血识别等议题,呼吁打破学科壁垒推动整合照护。生活方式医学与源头防控论坛上,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等机构学者,围绕肥胖体重管理、膳食营养干预等方向,重申生活方式干预是慢病源头防控的基石。前沿技术与临床应用论坛中,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等团队探讨AI赋能心血管影像学、经导管心室辅助装置临床应用等技术,展示精准医疗与创新技术攻克慢病的潜力。

为期两天的会议汇聚了众多专家学者的思想火花,分享了丰富的前沿成果,搭建了广泛而深入的合作桥梁。大会全面展现了我国在慢病基础科研、临床诊疗、技术创新、多学科协作及生活方式干预等领域的最新成就与蓬勃活力。同时,会议也明确了未来慢病防控与研究方向。此次会议的成功举办,将为我国慢病防控事业的发展注入新的动力,推动我国慢病管理与研究迈向新的高度。

(心内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