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谊新闻
蒙汉锦旗表深情 我院成功救治蒙古国急性心梗患者
近日,我院西城院区心内科收到一面意义非凡的锦旗,锦旗上以中文与蒙语双语写着“妙手回春,医德高尚”,这背后是一段跨越国界的暖心救治故事。
4月27日凌晨,一位56岁的蒙古国患者因胸痛紧急前往我院西城院区急诊科就诊。然而,就诊过程中意外突发,患者猝死并失去意识,情况万分危急。急诊科医护人员迅速反应,立即展开电复律、心肺复苏和气管插管等一系列抢救措施。在他们的全力救治下,患者生命体征逐渐趋于稳定。随后,复查心电图和心肌损伤标记物,患者被确诊为“急性广泛前壁心肌梗死(SETMI)”。
面对这一紧急情况,医院医务处及相关部门迅速行动,组织协调急诊科与心内科开展联合救治。急诊科第一时间开启绿色救治通道,并通过翻译人员与患者沟通,尽可能详细地了解病情。心内科陈晖主任和姚道阔主任团队迅速会诊,对患者生命体征、心功能及整体病情进行全面评估后发现,患者心脏最重要的前降支(LAD)近段出现闭塞。为最大程度减少缺血心肌范围,降低再发恶性心律失常风险,专家团队当机立断,决定为患者实施急诊造影检查,以开通闭塞血管。
患者被转运至心内科导管室后,陈晖、姚道阔带领何晓全、化冰、刘青波等医师迅速投入到紧张的手术中。他们凭借精湛的医术,快速且成功地为患者实施了急诊介入治疗。术中的冠脉造影结果与术前判断一致,患者前降支近段100%闭塞,这正是导致本次心肌梗死的“罪魁祸首”。术中,医生们吸出血栓后,在前降支植入一枚支架,整个手术过程顺利完成。
在心内科CCU医护团队和心内二区医护人员的精心诊治与悉心护理下,患者恢复情况良好。术后仅8小时,患者便成功拔除气管插管;2天后,顺利转至普通病房。住院期间,尽管存在语言障碍和文化背景差异,但心内科医护人员充分利用手机软件等工具,积极与患者沟通交流,及时了解他的感受和需求。医护人员专业精湛的技术和耐心细致的服务,赢得了患者的高度信任。
5月3日,患者及家属对在我院的救治结果十分满意,顺利康复出院,踏上了回家的路途。临行前,患者特意将这面写有中文和蒙语的锦旗送到心内科医护团队手中,以此表达内心深深的感激之情。他感慨地说道:“中国的医疗救治水平非常发达,感谢北京友谊医院挽救了我的生命。在我们国家,很多朋友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不健康,心血管疾病患者较多。将来,我一定会介绍有需要的朋友来友谊医院治疗。在我看来,友谊医院无论是医疗护理水平,还是服务、设备和环境,都是我所见过最优秀的。”
我院心内科始终秉持“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在国内率先建立了急性心肌梗死治疗的“绿色通道”。这一通道全年365天、每天24小时开放,为挽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生命提供了必要的技术手段,争取到了宝贵的时间,使患者死亡率显著下降。这面跨越国界的双语锦旗,不仅是对我院医护人员精湛医术和高尚医德的肯定,更是医院国际医疗服务水平的有力见证。
(宣传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