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谊新闻
我院实施高难度功能保全手术成功治愈晚期下咽癌患者
近日,我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中心刘良发教授团队与肿瘤科俞静教授团队通力合作,为一位晚期下咽癌患者实施了高难度功能保全手术,帮助患者保全发声功能。
患者段先生于2024年11月因吞咽困难就医,最终被确诊为晚期下咽癌,肿瘤已从咽喉蔓延至食管入口。医生告诉他:如果直接手术,必须切除整个喉部,这意味着他将永远失去发声能力,余生只能依靠颈部的造瘘口呼吸。
"我才53岁,难道要成为家人眼中的'哑巴',连一句谢谢都说不出口吗?"面对命运的挑战,段先生几近绝望。在我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中心刘良发教授团队与肿瘤科俞静教授团队通力合作下,为段先生量身定制了"新辅助化疗+功能保全手术"的创新治疗方案。
经过2个周期的治疗,段先生的肿瘤明显缩小,吞咽困难症状改善,更重要的是,原本需要全喉切除的广泛病变,此时已具备"保喉手术"的条件!"化疗后复查时,医生指着影像片告诉我:'肿瘤退缩了,我们可以尝试保住你的喉咙!'那一刻,我仿佛听到了命运齿轮重新转动的声音。"段先生回忆道。
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中心头颈外科团队由刘良发主任带领,张奥博副主任医师、董研博主治医师、王泊淳博士后、陈钟壡博士等为段先生实施了高难度功能保全手术:通过颈清扫术彻底清除可能转移的淋巴结,采用"刃厚皮片+颏下皮瓣"联合修复技术,重建被切除的咽部与食管,保留喉部核心结构,确保术后能正常发声、吞咽。
术后第7天,段先生经口吃下了第一口米粥;术后第21天,气管套管成功拔除,他深吸一口气,说出了术后第一句完整的话:"老婆,辛苦你了。"如今,段先生已回归正常生活:晨起能喝一碗热豆浆,晚饭后能和家人谈笑风生,甚至重新拿起了最爱的口琴。"当气流振动声带发出第一个音符时,我忽然明白:能自由地发声、痛快地吃饭,就是最珍贵的幸福。"
喉部不仅是呼吸和进食的通道,更是人类情感表达的核心器官。传统观念中,晚期下咽癌患者往往只能接受全喉全下咽切除术。全喉切除术患者面临:永久性失声,需依靠电子喉或食管发声;颈部造瘘口护理复杂,感染风险高;心理创伤严重,社会隔离感强烈。而功能保全手术通过术前精准评估、新辅助治疗降期、显微重建技术的三重保障,让许多局部晚期患者成功保喉。简单来说,就是在手术前通过化疗药物"缩小肿瘤体积"。就像用精准的"化学武器"对肿瘤发起首轮攻击,为后续手术争取保留器官的机会。
我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中心每年有近百例下咽癌患者通过创新治疗方案重获新生:
多学科诊疗(MDT):头颈外科、肿瘤科、放疗科、影像科、营养科专家联合制定方案;
发声功能康复训练:专业语言治疗师全程护航。
"我们理解的治愈,不仅是消灭肿瘤,更是守护患者作为'人'的尊严。"刘良发教授如是说。未来,我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中心全体医护,将持续为守护患者的生命之声而战!
(宣传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