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创新 共谋发展——CCRG 2025年会暨首届北京门静脉高压及TIPS论坛成功举办 友谊博览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友谊博览 >>友谊新闻

友谊博览

联系方式

  • 西城院区

    北京市西城区永安路95号

    010-63138585

  • 通州院区

    北京市通州区潞苑东路101号院

    010-80838585

  • 顺义院区

    北京市顺义区友谊南街1号

    010-81608585

友谊新闻

聚焦创新 共谋发展——CCRG 2025年会暨首届北京门静脉高压及TIPS论坛成功举办

发布时间:2025-04-23 浏览次数:
字号: + -

4月19日,中国肝硬化临床研究协作组(CCRG)2025年会暨第四届国家消化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门静脉高压多学科论坛、首届北京门静脉高压及TIPS论坛在北京以线下+线上的形式盛大召开。本次盛会由北京整合医学学会肝脏临床病理学专业委员会、CCRG、国家消化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消化健康全国重点实验室主办,我院、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首都医科大学肝硬化及门脉高压临床诊疗与研究中心共同承办。会议得到了广泛关注,线上观看会议数量超52万人次。

高朋满座,凝聚智慧,共谋发展

本次大会主席,我院肝病中心赵新颜教授主持开幕式,他全面回顾了CCRG的发展历程与成就。他指出,该协作组自2023年由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及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联合创立以来,始终致力于肝硬化领域的临床研究创新与诊疗规范优化。2025年,随着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的正式加入,协作组形成了覆盖全国主要区域的学术网络,实现了优质医疗资源的共享与互补。

大会顾问、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侯金林教授在致辞中深入阐述了临床研究的重要意义。他指出,高质量的临床研究是推动医学进步的核心动力,也是改变临床实践的关键所在。他回顾了中国肝病学界近年来的快速发展,从早期的学习借鉴到如今的自主创新,中国学者在门静脉高压等研究领域已取得一系列突破性成果。他强调,CCRG这一协作平台充分体现了“团结协作、共谋发展”的理念,未来需要进一步整合优势资源,在肝硬化诊疗新技术、新方法的探索中取得更多原创性成果,为全球肝病防治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我院副院长杨盈赤教授高度评价了CCRG成立三年来取得的显著成就,特别是在肝硬化全病程管理体系建设方面的重要突破。他指出,协作组通过开展高质量的多中心临床研究,不仅产出了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学术成果,更培养了一支高水平的临床研究队伍。面向未来,杨院长建议协作组应重点关注肝硬化并发症的防治研究,同时积极拥抱人工智能、再生医学等前沿技术,推动肝硬化诊疗水平的持续提升。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院长金荣华教授在致辞中提到,加入CCRG对地坛医院而言既是荣誉也是责任。他结合自身从临床医生到医院管理者的经历,强调临床研究的终极目标是改善患者预后。金院长详细介绍了地坛医院作为国家传染病医学中心在专科联盟建设方面的工作进展,表示将全力支持CCRG开展多中心临床研究,共同推动我国肝硬化诊疗标准的优化与创新。他特别指出,在新时代背景下,临床医生既要精进医术,更要注重通过高质量的临床研究来提升诊疗水平,造福更多患者。

主旨论坛:汇聚肝硬化诊疗新理念与新实践

开幕式后,大会进入主旨论坛环节。本次主旨论坛汇聚肝硬化诊疗各领域的权威专家,从基础研究到临床实践,从技术创新到规范推广,全面展现了我国在该领域的最新成果。

首场学术环节由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贾继东教授以及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王宇教授共同主持。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党委常委、常务副院长尤红教授,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侯金林教授,清华大学附属北京清华长庚医院魏来教授,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诸葛宇征教授分别进行了《门脉高压的无创评价和逆转》《乙肝临床研究生态:从消除到功能性治愈》《肝细胞癌和门静脉高压》《HSOS的肝脏病理演变:从HSOS到PSVD?》的主题报告。

主旨论坛的第二场学术环节由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张明教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何福亮教授共同主持。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刘福全教授、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薛挥教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丁惠国教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吴浩教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曲伟教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李坪教授分别进行了《如何提高TIPS的长期疗效及降低风险》《TIPS术中栓塞策略》《门脉高压症伴胃静脉曲张出血二级预防:胃镜与放射介入?》《非肝硬化门脉高压的分型与治疗》《功能性分流一肝硬化门静脉高压失代偿期治疗的新思考》《超声内镜下食管胃旁静脉曲张穿刺组织胶精准封闭术PCSS》的主题报告。

首届北京门脉高压及TIPS论坛:聚焦创新技术与临床实践

作为本次大会的重要内容,首届北京门脉高压及TIPS论坛开创性地搭建了我国门脉高压诊疗领域的高水平学术交流平台,聚焦门脉高压诊疗新技术、新理念,共同探讨从基础研究到临床转化的前沿进展。

第一场学术环节聚焦肝硬化临床研究与门脉高压管理,由山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冯对平教授、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同济医院韩平教授共同主持。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陈金军教授在“做好肝硬化临床研究,解决未被满足临床需求”报告中指出,当前亟需开展更多以患者为中心的临床研究,填补现有治疗空白。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罗薛峰教授在“P-TIPS:现实很骨感”报告中客观分析了该技术在临床应用中的局限性与改进方向。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段峰教授在“门静脉癌栓开通:how and when?”报告中详细阐述了手术时机选择与技术要点。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王琦教授在“肝硬化再代偿对门脉高压管理的启示”报告中分享了疾病逆转后的长期管理策略。

第二场学术环节关注门脉高压评估与技术创新,由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张伟教授、段维佳教授共同主持。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孙刚教授在“HVPG 指导的全程管理”报告中强调血流动力学监测对个体化治疗的重要性。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赵新颜教授在“门脉高压的病理基础”报告中系统梳理了疾病发生发展的关键机制。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魏红涛教授在“超声内镜在胃底静脉曲张中的应用”报告中展示了微创技术的精准优势。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张峰教授在“EUS 辅助下的 TIPS 技术”报告中分享了内镜引导的创新手术经验。

第三场学术环节则侧重并发症防治与多学科协作,由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欧晓娟教授、武丽娜教授共同主持。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李建军教授在“酪酸梭菌降低 TIPS 后肝性脑病的发生”报告中提供了微生态调节的新思路。湖南省人民医院孙林教授在“分流道闭塞的再通策略”报告中总结了复杂病例的处理经验。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杨松教授在“肠道微生态与门脉高压”报告中揭示了菌群-肠-肝轴的重要作用。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李晖教授在“门脉高压对肺循环的影响”报告中拓展了多系统并发症的认知视野。

最后一场学术环节重点探讨了复杂病例管理与综合治疗,由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何福亮教授、王倩怡教授共同主持。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朱冰教授在“复杂门脉血栓的 TIPS 治疗”报告中分享了高难度手术的技术突破。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张珂教授在“合并门脉高压患者的腹部外科手术”报告中强调了围术期管理的特殊考量。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王宇教授在“门静脉高压的药物-内镜-介入-移植全链条治疗”报告中系统介绍了北京友谊医院多学科协作的综合治疗模式与经验。

本届论坛充分展现了我国在门脉高压诊疗领域的最新进展,为与会者带来了一场话题丰富、内容深刻的学术盛宴。此次论坛的精彩呈现为我国门脉高压诊疗事业注入了新的活力,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在众多专家学者的不懈努力下,门脉高压诊疗领域必将取得更加丰硕的成果。

内容来源:“国际肝病”微信公众